第十届师德标兵风采录(四)
发布时间:2021-09-26 浏览次数:1

 

                                   第十届师德标兵风采(四)


     【编者按】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广大教师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切实履行教师职责,涌现出一批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师生赞誉的先进典型。现新闻网推出【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栏目,将第十届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选登(根据姓氏笔画排序),营造学习身边典型的浓厚氛                      image.png

 谌飞龙

  本人注重师德师风养成,自觉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爱党爱国,坚定信念,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在教学、科研、党建、班主任等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近5年来,学校年度考核,有4次评为优秀,3次评为校先进工作者,还获得过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西省教育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全国财经院校创新创业联盟优秀论文奖、学校教代会优秀提案一等奖等众多荣誉,个人成功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带领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

  1.教学人员。本人主要给本科生、研究生讲授创业营销、品牌金融、营销管理等课程,所有课程深受学生喜欢,评教结果均为优秀,并获得金牌主讲教师、青年教师教学奖等荣誉。高质量完成《创业营销》教材,该书被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5一流大学以及其他40多所院校选用作教材,并获得江西省教育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2.科研工作者。本人现已主持完成包括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项目10余项,参与课题30余项,独立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值得一提的是,我的科研成果在两个学术领域获得国内同行高度认可。创业营销研究领域,一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并获得江西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一等奖,是工商管理学院近6年来第一次获得该奖项一等奖;据中国知网显示,按被引次数排名,该文用一年时间冲上创业营销领域第4位。区域品牌研究领域,中国知网全网有1800篇以区域品牌主题的论文,按被引次数排名,前10篇文献中,本人合作论文有2篇。

  3.基层党支部书记。本人带领支部2018-2020年度连续获得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任职党支部书记工作中,善于发现并树立先进典型,坚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积极拓展党建活动载体,推动支部活动与红色教育、融洽党群关系、服务地方经济等相融合。本人注重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强国积达到29000分;积极开展党建工作研究,2020年预立项江西省党建研究会课题1项;努力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到火车站参加迎接学生返校的党员志愿服务

  突出政治功能,把方向,立心铸魂。带领支部紧紧把握对标争先这个主题,切实履行好基层党支部的应有职责。注重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中,我们摸索出领读+跟学学习模式,把学校要求学习的文件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党员,要求大家读出声、听进耳、装入心;努力创建学习型党支部,目前超过70%的党员学习强国积分达到20000分;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的四个意识,党员的理论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夯实党建基础,勇担当,立德树人。带领支部坚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并深刻认识到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和必须长期坚持的党建工作。基本做法是,只要系里有老师获得了荣誉或者有先进事迹上了校园网等媒体,支部就马上组织学习座谈活动。这些年支部开展过学身边先进事迹,做教书育人典范树党员先锋旗帜,育优良师德师风扬党性铸师魂,平凡岗位树新风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等主题活动。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全体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做教书育人的楷模。

  强化党性教育,树榜样,凝心同进。带领支部开展向榜样学习系列活动,树立了一批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勇挑重担、带领师生攻坚克难的先进典型。支部有一位党员,王晓春老师,她热心助人、做事很投入,2016年开始,我们组织了多场向王晓春老师学习活动,2017年她被推荐评为学院优秀党员,2018年她被评为学校优秀党员,2019年评为江西省新时代赣鄱先锋(群众身边的好党员)。这是基层党支部在挖典型、树榜样工作中做得非常成功的案例。

  拓展活动载体,三融合,汇智同行。坚持支部活动与红色教育相融合。近年来,支部先后组织党员到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参观学习,回顾我党的光辉历史和艰难创业历程;到共青城市瞻仰耀邦陵园,缅怀胡耀邦同志对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还把主题党日的活动场所移到武警部队和洪城监狱,开展廉政教育;赴景德镇新四军旧址开展感受红色文化,感悟陶瓷文明的主题调研活动;组织党员前往小平小道开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在方志敏干部学院刚开业之初,组织党员赴上饶弋阳开展培训活动。通过系列教育活动让党员同志们重温历史,坚定信念、震撼心灵、增强党性、明确方向。坚持支部活动与融洽党群关系相融合。党支部多次开展到教工家做客活动,这些活动加深了同事感情,丰富了组织生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支部活动与服务地方经济相融合。我们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企业和校企党支部共建工作,多次组织党员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西汪氏蜜蜂园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义诊、咨询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赴进贤县贫困村走访慰问贫困户。

  4.班主任。本人担任过本科和MBA4个班班主任,其中,2011级市场营销班在2015年以工商管理学院排名第一、全校第二的成绩,被评为学校先进班集体标兵2016MBA3)班全体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缴清学费;目前还担任着2019级国际营销1班和工商管理学院第一届2020产教协同育人班(营销方向)班主任。

  5.导师。本人多次指导本科学生获校优秀毕业论文,其中1次获得校十佳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学生立项创新创业项目近20项,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参加2019年江西省第七届华创杯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以及2020年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

  指导的硕士研究生2019年获得国家奖学金以及立项江西省研究生创新课题,带领研究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以及2020年在《经济地理》等权威刊物合作发表学术论文;多年来,本人指导的MBA学生全部正常毕业,没有一个延期。

  6.教代会代表。本人担任过两届教代会代表,期间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认真履职尽责,提交过6份提案,其中1份获优秀提案一等奖。

 

image.png

  谢花林

  谢花林教授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兼江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曾获2019年度教育成就奖;获201720182019年度校先进工作者,获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度江西财经大学十大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6次);获201120122014201720182019年度江西财经大学科研十强荣誉称号(6)等校级荣誉。

  谢花林教授坚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教学与科研工作中,自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同时,更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诲人不倦的人格魅力熏陶着每一个学生。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将立德树人融入了教研实践各个环节

  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讲授正确的理论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同时结合社会、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鲜活、生动、耳熟能详的案例引起师生共鸣,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案例进行实事求是分析,将学生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引导至积极、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立德树人理念。

  将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注重加强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素质教育。高度重视课堂中的德育研究,结合学科内容与教学情景,挖掘寓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因势利导、有感而教,采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使学生接受、领悟、内化立德树人的内涵,做到德育与智育为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形成教学特色。如在《景观生态学》《生态文明建设前沿讲座》和《国土资源经济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教学环节中,重点介绍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战略、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等知识,尤其是引导学生树立在国土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将立德树人融入社会实践教育,注重渗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生态文明等思想理念教育。在《景观生态学》《土地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生态文明建设前沿讲座》和《国土资源经济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中借助学生们走出去的机会,有意识引导或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体验地域的特征、差异与变化,认识到我国的国情和国策,进而促进学生环境观、资源观、人地观的形成和国家意识的强化。有针对性地培养其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并培养其细致严谨、合作创新的精神。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培养,培养其爱岗敬业、集体主义的精神。例如,考察赣南贫困山区时,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山区)、污染情况(土壤重金属)、经济情况(贫困)有着切身的感受,从多角度指导学生了解国家国情、认识国家政策、体会资源短缺带来的不便和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国家对于环境、经济、技术等各领域的关注和需求,从而综合影响了学生资源意识、环境意识、人口观、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

  甘为人梯、敢为人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

  根据新时代的要求,更新课程体系,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土地资源学》(第6版)的副主编,对《土地资源学》(第6版)教材进行了重新架构,增加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对土地资源学的知识需求。引进第三次全国国土详查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重新解构《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拆解知识点,择取、凝练核心知识点,重点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战略需求和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详查的应用特殊性,重新创意、设计土地调查评价课程,以满足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的需求。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对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需求,将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将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教学服务于《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

  坚持实践化、参与化和实验化的教学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在《土地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和《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中,布置学生围绕农地污染的产生机理与治理策略农户耕地撂荒的影响机理等调研主题,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教学知识,自主设计调查问卷、选取调研地点和样本农户、整理数据、并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掌握农地污染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治理策略,完成课程作业。学生通过课程科研与教学的促进,掌握了理论知识,锻炼了科研能力。指导的学生团队负责的《回不去的美丽乡村:鄱阳湖流域乡村农业面源污染与治理调查》项目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江西赛区一等奖,国赛三等奖,取得显著成效。

  实践育人、言传身教,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

  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强化生态文明意识。组织学生赴鄱阳湖、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调研,赴安远三百山及东江源区流域开展水生态保护及生态补偿实践调研,赴上饶市婺源县开展美丽乡村及乡村振兴调研,赴红色故都瑞金市开展生态修复调研,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了解生态问题,体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在判断、反思和改正中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意识与生态保护意识。

  开展入村入户调研,发现科学问题,提升科研水平。以主持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丘陵山区耕地撂荒多尺度过程机理与权衡管理研究》为依托,组织学生赴赣南丘陵山区五县(兴国县、崇义县、石城县、龙南县、会昌县)开展农户粮食作物生产及耕地撂荒现状调研,为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提供一手素材和数据来源,切实做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通过在在田间地头、工地、农家、村委等开展的问卷访谈等系列工作,不仅深化学生们对科学问题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坚忍不拔的品格。利用入户调查的数据和实践中发现的科学问题,学生在Land Use PolicyLandDegradation&Development等期刊上发表10余篇高水平论文。

  参加扶贫活动,增强学生参与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路径思考。以生态文明研究院对口帮扶对象铅山县虹桥乡桥亭村为基地,多次组织学生到该村开展社会实践和精准扶贫活动。定期邀请上述包村干部面向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开展精准扶贫社会实践传道解惑授业,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前和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国家精准扶贫的相关方针政策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对精准扶贫的认知度和认识水平。

  组建硕博服务团,提升服务基层意识。近年来,组建硕博服务团深入贵州六枝、会昌县麻州镇、兴国县南坑乡等地开展点对点对口帮扶活动,为地方生态扶贫、生态产业转型、环境卫生整治、生态移民等工作建言献策,结合当地社会经济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地方能力得到增强。

  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丰富基层实践经历。引导研究生自愿到艰苦地区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近年来,以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构建与应用研究》等为依托,组织在读研究生深入河北衡水、湖南、贵州、赣南、湖南、福建的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等地区,开展三下乡基层服务,为当地百姓办实事解难事,惠及万余名群众。因基层阅历丰富,指导的2020年硕士毕业生翟群力被选为江西省委组织部选调生。

  笔耕不缀、深耕科研,带领团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学术成果

  指导的本科生邹金浪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

  指导的学生团队负责的调研项目入选2015调研中国——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成为全国十五支入选团队之一,并圆满完成社会调研项目。

  指导的博士生王伟、何亚芬和硕士生黄萤乾、张晏维、谢雪等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SCI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IF=8.086)Land Use Policy(IF=3.682)SSCI期刊Land(IF=2.429)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指导的陈倩茹、刘桂英、刘曲、张晏维等研究生以第二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在Land Use Policy, Landscape EcologyJournal of CleanerProductionIF=7.246)、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ChangeIF=5.846)、Journal of GeographicalSciences、《地理学报》《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生态学报》发表论文20余篇。

  指导的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特等奖、一等奖等10余人次。

  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王伟撰写的博士论文《基于演化博弈和仿真分析的土地重金属污染规制策略研究》,获江西省2018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网站 news.jxufe.edu.cn/news-s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