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简报2022年第1期(总第14期)
发布时间:2022-06-08 浏览次数:3

image.png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简报

2022年第1期(总第14期)            2022527日印

image.png

    

编者按:2021年新入职教师按照相关制度要求,经过一个学期的岗前培训、教学培训、助课考核,本学期进入授课考察期。在授课考察期内需对新入职专任教师进行教学微格诊断,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从4月28日开始组织专家分五批对申请微格诊断的老师进行集中线上评审,共诊断48位新入职教师,其中45位通过,3位未通过。在诊断过程中专家们发现新老师一些共性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新入职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编辑此简报,望引起各学院领导和相关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微格诊断过程中教师的一些共性问题

(一)教学认识上

1.微格诊断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新教师对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准备不够充分,教学设计略显敷衍,甚至有的出现多项低级错误。

2.重科研轻教学思维惯性还很突出,有关教学研究和实践思考不多,上课科学严谨态度有待加强。

(二)课件制作上

1.课件整体呈现上,文字内容过多缺少图表辅助,美观性不足。

2.课件字体设置过小,未考虑后排学生听讲问题。

3.多媒体技术使用较少,且技术使用的表现力不足,不够吸引学生。

4.课件内容只是搬运教材内容,未突出教学重难点。

5.课件内容制作上整体逻辑性不强,知识点关联性没有体现。

(三)内容讲解上

1.复习上节课内容时间过长,单纯讲授,效果不佳。

2.存在讲授语速过快、内容过多、时间过长的问题,未预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课程启发性不强。

3.讲授时过渡词引导较少,缺少一定的讲解逻辑性,未考虑到学生思维的认知逻辑。

4.课程讲解未提示重点难点,未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四)教学设计上

1.教学设计的写作不够专业,尤其体现在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书写。

2.教学内容上未充分掌握学生学情,部分存在内容过于浅薄无法体现教学深度,或内容过于深奥脱离本科教学。

3.教学设计上未抓住表现手段与方法的应用,未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理清思路。

4.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需要更多的设计。

5.案例设计与课程内容衔接不够紧密,多案例联动时关联性不强;案例泛泛而谈,追求数量。

6.涉及双语教学的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中的外语表达占比较低。

7.细节问题关注不够,如格式、序号、公式编辑、错别字等。

(五)课程思政上

课程思政的引入体系不够完善,案例选择缺少思政元素,需要多加研究如何把教书育人贯穿到教学中。

总体而言,整个微格诊断过程体现了参与教师们对教学微格诊断的重视程度不够,略显敷衍,准备不充分与未进行练习;在课件制作上,略显粗糙不够完善;在讲解内容上,讲解速度过快,缺少优秀案例辅助;在教学设计上,时长把握不到位,书写内容不够专业;在课程思政上,教学思政元素融入过少,缺少一定启发性等问题。

二、微格诊断过程中专家提出建议

(一)教学认识上

1.教学是教师第一身份,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学,特别是新老师要学习有关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方面的理论,多向老教师学习和请教,多听老教师的课,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2.教学与科研要并驾齐驱,新入职教师要端正态度,严肃认真对待教学,尽快站上讲台、站稳讲台。

3.要将微格诊断和教学设计重视起来,教学设计是基础,做好教学设计才有可能讲好课。

(二)课件制作上

1.课件适当减少文字性内容,以贴切的图表进行替代,使课件内容更加趣味生动而丰富。

2.课件字体设置需考虑到后排学生的情况,不易设置过小。

3.多使用多媒体技术。例如,使用学习通选人回答功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吸引学生注意力。

4.课件的内容需突出课程知识的重难点,帮助学生把握课程重点。

5.课件制作的时候需要反复打磨,使课件思路清晰能够体现课程的整体脉络,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三)内容讲解上

1.在复习上节课程内容时,可以通过设置提问环节,提高复习效果,但需注意环节设置时间不宜过长。

2.讲授时需吐字清晰,张弛有度。同时避免单纯讲授,需为学生预留思考时间,启发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

3.学会“软过渡”,使用语音语调等手段进行知识点的过渡,引起学生注意。讲课内容需注重逻辑,一方面是讲课的逻辑,提出问题、分析、解决、案例,以及重点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还需引用适当的过渡词;另一方面则需注意学生的认知逻辑。

4.讲授的内容上需突出重点难点,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并通过一定的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四)教学设计上

1.微格的要求是在教学设计上写45分钟的内容,试讲时讲解的是从中提取的15分钟内容。

2.教学目标应当是本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这门课程的整体目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能力、素质加上思政这四个方面进行思考,思政目标是从整节课内容里面凝练出来,没有相关内容的可以不写,切忌生搬硬套。

3.学情分析要从学生目前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进行分析,讲课内容必须结合学生学情进行设计,不宜过浅也不宜过深。

4.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手段和方法,用合理的手段让学生理解课程难点,并且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理解以及思路是否清晰。

5.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设计上,应该交代清楚重点的教学内容和较难处理的问题,以及如何怎么处理重点、突破难点,也就是相应的方法。

6.案例设计要和课程内容衔接好,讲课开始时使用案例吸引学生,并且优质的案例可以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其次案例选择上要严谨正确,需选择较为贴近学生或关于时事热点话题的案例,案例制作的同时也可以融入思政元素,达到课程思政的要求;可以适当采用案例研讨形式,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讨论,尤其是概念性的内容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一节课使用的案例不宜太多,不宜过浅,如要选用多个案例则需注意案例之间的关联性。

7.涉及双语教学的老师,教学设计和课堂上至少要有50%的表达使用到外语。

8.多注意细节问题,如格式、序号、公式、错别字等,格式与序号等需仔细检查,公式的编辑要用公式编辑器。

(五)课程思政上

如何引入课程思政、把教书育人贯穿到教学中需要多加研究。例如,案例讲解时可以引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对比国内外的制度等,体现中国特色的优势。

总体而言,希望各位教师可以提高对微格诊断的重视程度,在课件制作上反复打磨呈现更优,在内容讲解上注重逻辑引用案例,在教学设计上把握时长突出重点,在课程思政上借助案例完善体系,提高个人授课能力。